在英國最早流行的是英式撞球比賽,最早的第一位高手是 卡爾,以後是 愛德溫.肯特菲耳,稱霸25年之久,不但球技精湛而且也在改良撞球器材方面做了許多貢獻。1849年崛起了是 羅伯茲,1870年首屆世界英式撞球大賽中,著名的 柯克 擊敗了 羅伯茲。兩個月後柯克卻敗給了羅伯茲的兒子 小羅伯茲。
  1870年的一年中,英式撞球冠軍賽,盛況空前,群雄爭霸,在不下四次的比賽中,冠軍得主不斷更換,柯克擊敗羅伯茲;小羅伯茲又擊敗了柯克和鮑爾;本列特又打敗了小羅伯茲。以後小羅伯茲又多次獲勝。到十九世紀末,英式撞球的霸主一直屬於小羅伯茲。進入二十世紀後,最傑出的英式撞球的名手有澳大利亞的 華特林登 和 英籍的 喬˙戴維斯。
  開侖撞球的世界傑出的名手,首推美國人 斯卡夫,由於他掌握一手精湛的撞球絕技。因此被譽為撞球名人中的奇才,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,是他的鼎盛時期。在開侖撞球界,他的名字是最令人崇敬的。
  還有一位開侖撞球的名手 利奧勒,是一位西班牙人,他不但在開侖撞球方面稱雄於世,而且在美式撞球中也稱霸球壇。1887年,他第一次贏得美式撞球冠軍後,以後在二十四年中,總共獲得十五次美式撞球冠軍。在開侖撞球方面,從1908年到1919年,他共得了十次冠軍。1936年他以七十一歲高齡。迎戰年輕的高手霍浦,終因體衰而力不從心,不敵年輕力壯的的新秀。

  第一次司諾克業餘撞球賽 喬˙戴維斯 奪取了冠軍,以後在眾多高手的激烈競爭中,他以高超的球技保持了二十餘年的世界司諾克職業撞球冠軍稱號。
司諾克撞球一桿的最高分是147分,第一次出現這個記錄是在1928年,由澳大利亞的 烈敖納羅 打出來的;1942年 何瑞林登;1948年 加拿大的 利維德 ; 甚至退休的 老戴維斯 直到1959年還打出過這個成績。
  1939年,是司諾克撞球的鼎盛時期,一桿掃盡球檯上所有球的高分記錄不斷湧現。  
 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熱鬧非常的英格蘭撞球賽熱也隨之降溫告停。1946年二戰結束以後,世界職業司諾克撞球大賽又開始恢復,戴維斯 又獲得冠軍,終因已屆暮年而就此告退。
  美式撞球的歷史較短,但近年來已成為世界最流行的兩種撞球之一。美國第一次職業撞球賽是在1860年,冠軍是 考曼拉,最早稱霸的美式撞球高手是 利奧勒 和 海斯頓,在他們之後較為突出的是 塔伯斯奇,曾取得六屆世界美式撞球冠軍。還有更為出類拔萃的 格拉夫,從1919到1937的八年間,曾十四次獲得該項比賽冠軍。繼其之後突出高手是 莫司克尼,是美式撞球王中之王,曾贏得十三次美式撞球世界冠軍。
  進入六十年代以來,美式撞球的頂尖高手有 拉薩德、包胥斯 和 小克雷菲 等人。此外還有一位世界美式撞球女傑之首 馬魯卡什、她是1959年出生於紐約,舉世聞名的女球王。

*亞洲撞球
現今世界上花式撞球最為普及的是美國,歷屆總統,如華盛頓、傑佛遜、亞當斯,都是此中好手,最熱衷者首推林肯。
  撞球最早傳到亞洲的國家是印度和泰國,日本於1900年初由美國引進花式撞球後,證之於今已有取代其他撞球項目之趨勢。至於菲律賓、印尼、澳大利亞皆為花式撞球推行甚有成就之國家。傳入中國是在十九世紀清朝未朝。大陸在解放前,只有大使館、租界地和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哈爾濱、藩陽等幾大城市私人開辦的小規模的撞球廳室,只有幾張球檯。
  解放後,在上海有 蔡國紀 和 新鑫 兩家小廠生產製造球檯,終因剛剛解放不久,根據當時群眾的經濟生活狀況,撞球活動沒落。因此,僅僅維持幾年就結束了。現在伴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,撞球也和其他運動一樣得到普到普及發展,大城市中許多體育場館、俱樂部、娛樂中心、賓館、飯店都沒有撞球廳、室。許多大中小村鎮、大街小巷遍佈小規模的撞球場。
至於台灣的撞球運動之風氣,在昔日可謂十分興盛,早年在臺灣流行的屬兩個白球兩個紅球,球抬無袋口的『開侖球』( Carom ),最初幾屆省運尚有撞球之比賽項目,當時已漸漸流行司諾克( Snooker )袋球,歷經一、二十載,撞球運動在國內日益興盛. 1970~80年代世界撞球先進各國,漸漸淘汰『司諾克』而走向『花式撞球Pool』,在國內的撞球運動人口,當時初步統計國內球台不下十萬台,仍停滯在『司諾克』階段。當時的台北市體育會 撞球委員會 便向國外引進『花式撞球 』的打法,並於民國71年於臺北市首辦第一屆『國際花式撞球邀請賽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kman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